2011-08-24
食品架前探頭需高清 貴重物品柜臺要設聲光報警
今后,大中型商場、超市食品架前的探頭分辨率將更高;客流聚集面積超過70%的時候,必須限流、疏散;黃金首飾等貴重物品銷售現場將設聲光報警……
8月1日,北京正式實施《大中型商場超市治安防范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按照《規范》,各企業必須在財務室、結算中心、倉庫、監控中心等重要部位以及出入口、垂直電梯、滾梯設置能清晰辨識通行和駐留人員面部特征的監控設備。
食品架前探頭需高清 貴重物品柜臺要設聲光報警
據了解,該《規范》是由北京市公安局內部單位保衛局提出并歸口,由北京市公安局內部單位保衛局、北京安全防范行業協會、北京藍盾世安信息資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盾世安)聯合起草的強制性標準。記者從藍盾世安處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包括全國都還沒有相關的標準,此《規范》尚屬首創。
《規范》中首次明確了“人員識別”的技防標準。據北京內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不少商場、超市中的監控設備只能拍到人的大體輪廓,無法清晰識別人員面部特征,對于食品投毒一類惡性案件,無論從事前預防還是事后破案,都存在難度。
今后,按照新《規范》,各企業須在財務室、結算中心、倉庫、監控中心等重要部位及出入口、垂直電梯、滾梯等位置,設置能清晰辨識通行和駐留人員面部特征的監控設備。此外,《規范》還特別要求,在開架食品銷售區設置的監控探頭,要能清晰辨別所有觸動了食品的人員的行為、體貌及面部特征。
另外,存放現金、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的部門、部位應配置保險柜。貴重物品及容量較大的倉儲室應具有聲光報警。貴重物品銷售現場聲光報警裝置應設置在3米以上的高度,確保無防范盲點。貴重物品柜臺擺放價值超過500萬元的物品時,應設置緊急報警按鈕。貴重物品銷售區應設置入侵探測報警裝置,展示玻璃窗應設置入侵探測報警裝置。
客流超比例將限流 須建預警處置機制
《規范》規定,大中型商場、超市當客流聚集面積與公共活動面積之比超過一定比例時,必須限流、引導疏散或進行區域隔離。其中,商場和超市地面一層的客流占比必須分別低于60%和70%,其余樓層要低于70%和80%。
“我們超市的門店都裝有監視器,直接通到市內相關部門。”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燕川表示,該超市如果客流超過限制,系統會自動提示,超市會在門口拉上繩索,當部分客人出賣場后,再讓在外等候的客人進去。
另外,《規范》還劃分了從高到低分別為紅色、橙色、黃色、綠色四個預警等級,預警由公安機關發布。當接到黃色、橙色、紅色預警時,商場和超市要出動六成以上的治安保衛人員,必要時需要警戒或停止經營。對此,北京各大商場和超市的負責人表示,不會因此增加保安人數,如有需要,會提前調配保安進行補充。
帶動安防產品升級 或成標桿
“上海對安防企業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具體沒有此次北京出臺的《規范》分的那么細致。”上海高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殷寧輝表示。
《規范》對于北京市區內的大中型商場、超市所做出的定義是這樣的:“大中型商場:商業單體建筑經營面積在5000㎡以上(含附屬建筑),從事各類商業零售活動的獨立法人組織。大中型超市:商業單體建筑經營面積在3000㎡以上(含附屬建筑),從事各類商業零售活動的獨立法人組織。”據統計,目前在北京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的商場和超市有幾百家,其目前的安全監控系統絕大多數沒有達到《規范》中所規定的標準。
另外,《規范》中提高了安防應用的技術標準。比如,其要求“財務室、計算機中心、結算中心、倉儲庫房、安全防范監控中心等門前及外延通道5m內區域應能清晰辨識通行和駐留人員面部特征”。而據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大多數商場和超市中使用的監控攝像機絕大部分是普通的監控攝像機。也就是說,《規范》實施后,這些不達標的商場和超市須新建或升級原有的視頻監控系統,而這對安防企業來說,將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商機。
據北京藍色星際軟件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陳姓負責人表示:“此次《規范》的出臺,涉及安防行業的內容多,對產品的需求量大,無疑是安防企業的又一次機遇。”
“北京新《規范》的出臺,對于全國的大中型城市會起到一個示范作用,不排除以后其他城市會借鑒新《規范》的可能。”業內人士指出,一旦其他大中型城市也效仿北京實施新《規范》,那么,這個《規范》對于安防行業的影響將是長遠的。